久草手机在线观看|手机天堂av网|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美国xxxx视频|波多野结衣磁力

您好!歡迎訪問北京國韻翰墨書畫院官方網站!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文化動態
學者智庫
新聞中心
院活動圖片
 
 
文化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動態 > 文化資訊  
【獨家評論】從十九大報告定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18年3月19日    來源: 國韻翰墨    閱讀: 2790

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大氣磅礴、內涵豐富,3萬多字的報告縱觀歷史、展望未來,濃縮了5年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經驗與啟示,描繪了從現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紀中葉的宏偉藍圖。在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專門提到了“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并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具體部署: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過去一段時間,有人談起文化產業還有些躲躲閃閃,有人做起文化產業還有些畏手畏腳,徘徊、觀望,甚至疑慮,那么這次習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就為文化產業開宗明義正名定分,破除了觀念束縛和思想障礙,讓文化產業可以名正言順地加大發展,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邁進,不僅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自身,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良的精神文化產品,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而且還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融入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本次報告的一大亮點是對沿襲了30多年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重大調整: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央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都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這次報告調整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重大判斷的轉變,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情,符合中國生產力快速躍升的國情,符合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世情。

 

        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為新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機遇和市場機遇。

       從政策層面看,美好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其更大程度對應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上的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文化產業發展的導向應該緊緊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2016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幸福產業的概念,把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稱為五大幸福產業。幸福產業的提法與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高度契合,未來應該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導向。

 

        從市場層面看,中國經濟總量達到80萬億元,在十三五時期,中國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必然會催生更大的文化市場。按照十九大報告所描繪的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之后前十五年的圖景中,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這一圖景也正是有利于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既拉動消費增長,也促進消費升級。特別是隨著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講求生活品質、崇尚生活美學,提倡高附加值的產品和高度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觀,拒絕規模化的批量生產。伴隨著高文化附加值產品的涌現,匠人精神、私人定制、情懷營銷也躍然眼前----在滿足人民對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文化產業必將有更大作為。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也對文化產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具體說來,根據十九大報告新精神,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新時代的文化產業提出以下新要求:

 

          一、文化產業要提供豐富、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報告,把文化放到了興國強國的高度,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071億元增加到30254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按照十九大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要求,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是雙效統一,是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文化產業提供精神產品,應該有品質、有品位,應體現精神價值和以文化人的獨特作用。習總書記強調,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十九大報告十分重視傳統文化,這要求文化產業也要深人挖掘傳統文化資源,讓傳統文化起來。十九大報告提出具體路徑: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二、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文化產業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宣傳文化戰線高舉改革旗幟、聚焦四梁八柱、銳意攻堅克難,在鞏固已往改革成果基礎上,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起點上縱深拓展,取得一批開拓性、引領性、標志性的制度創新成果。

 

     文化體制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沿著十九大的精神,將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在此過程中,要尊重市場規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

 

      三、文化與科技雙輪驅動,積極創新文化業態。

      過去五年,文化產業主動對接互聯網+”戰略,文化與科技雙輪驅動,推動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業態迅猛發展,改變著人們的文化消費方式,也拓展了文化產業新的發展空間。2016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達30.3%,高居文化及相關產業10個行業的榜首。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使文化成為創新最活躍的領域,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新設企業71.87萬戶,同比增長21.3%;注冊資本4.13萬億元,同比增長60.4%,比全國新設企業注冊資本44.6%的平均增速高出15.8個百分點。

 

     未來,文化產業還要深入研究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不斷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優化供給結構,創新文化業態,提升文化內涵和產品質量,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傳播文化,才能解決好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才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習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延伸閱讀2

十九大報告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

來源:新華社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受到廣泛關注,引發強烈反響。

 

 

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一個重大判斷。

 

  進入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視野、從改革開放近40年歷程和十八大以來5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學判斷。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報告立足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新成就,謀劃了到本世紀中葉的奮斗目標。

 

  方位決定方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這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報告提出,進入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新的理論創新成果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十九大報告提出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高度概括,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8個明確“14條堅持構成的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兩者相互統一,共同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框架。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的行動指南和思想武器。報告令人振奮地指出: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新變化

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均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目前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已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鄉、區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關系全局、影響深遠,這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報告特別指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并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新的奮斗目標

從全面建成小康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報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新的奮斗目標跨度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可分為三個目標、兩個階段、兩步走,將近期、中期、遠期目標進行了有機結合。

 

  按照報告提法,三個目標分別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兩步走是指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為兩個奮斗十五年來安排。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提出的2035年目標,是根據我國發展實際情況,將過去提出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要達到的發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來實現,進程縮短了15年。

 

 

發展戰略目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令人關注的是,報告提出的發展目標更注重整體性、總布局,這是我國進入新時代特征所決定的,已不簡單滿足于經濟量化指標。


  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黨的建設新的總要求

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進入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起著統領和決定性作用。十九大報告指出,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

 

  翻閱報告,在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14條堅持中,一頭一尾的第一條和第十四條分別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報告最后部分又重點強調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明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等新措施已寫入報告,勾畫了一個完整、嚴密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舉措

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報告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提出了上百條的新舉措,對推動新發展、實現新目標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在改善民生舉措中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為幼兒提供保育和關愛,給身體殘疾虛弱、低收入等群體給予扶持;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三農工作……報告全方位、多層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必將有力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值得指出的,報告在未來前進道路上,強調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同時根據新時代要求又提出諸多新舉措,確保了一張藍圖干到底。 


(據新華社北京1018日電)

上一篇:已經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中宣部: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來

 

教育培訓
慈善公益

版權所有:北京國韻翰墨書畫院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18014658號-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甲1號蘇園
郵箱: 351217073@qq.com

法律顧問:向東

技術支持:云聯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