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促進文物市場活躍有序發展,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10日在上海啟動。圍繞民間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和任務、本次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舉措,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創造了數不勝數的文化瑰寶。不同機緣之下,它們有的成為館藏文物,有的則在市場流通、被民間收藏,成為社會文物。 1、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收藏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問:本次綜合改革試點的背景是什么?選擇上海有何考慮? 答:社會文物管理工作,主要致力于民間文物的保護利用傳承,是文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民間文物收藏發展迅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收藏群體逐步由小眾走向大眾,文物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民間收藏文物漸成人民群眾文化消費熱點,對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間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場在保持總體穩定發展態勢的基礎上,進入到了亟待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與此同時,民間文物保護利用不足、流通渠道不暢、信用體系缺失、市場環境無序等問題凸顯,亟待通過系統性綜合改革去推動解決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上海是民間文物收藏重鎮,文物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市場規模一直位居全國前列,相關各方改革積極性較高。希望通過本次綜合改革試點,為解決長期影響民間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場發展的一些突出問題積累經驗,為文物收藏與流通經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把市場活力激發出來,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收藏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2、聚焦創新扶持政策和優化監管服務 問:本次綜合改革試點的力度非常大,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答:這次綜合改革試點的重點是聚焦創新扶持政策和優化監管服務,推動上海市在社會文物管理政策、促進機制、開放路徑、服務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試。10余項重要舉措涉及社會文物管理的多個領域,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概括來說,主要涉及4個方面。 ——加強收藏文化培育和鑒定服務供給。將組織實施文物收藏知識的宣傳普及項目,開展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鑒賞知識的公共宣傳,同時加強對民間收藏文物保管、修復的專業化服務,引導公眾理性、合法收藏。建立文物公益鑒定服務常態機制,探索文物鑒定的市場化供給,試點建立文物鑒定師認定體系,探索文物鑒定人才培養和評價的新模式。 ——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和提振市場信心。在上海市推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文物市場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結合信用體系建設實施登記交易制度試點,探索文物流通管理服務新模式。對信用良好納入紅名單的市場主體,探索簡化文物拍賣標的審核許可等環節,經登記后可直接入市交易。 ——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和市場環境凈化。緩解文物流通領域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發展倒掛問題,使文物市場體系的結構更合理。研究將古玩舊貨市場的文物經營商戶納入文物商店資質管理,探索分區專營和商品標識制度。健全文物拍賣市場退出機制,推進優勝劣汰,支持上海扶持形成若干文物拍賣品牌企業穩健成長。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文物拍賣企業經營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 ——助推建設交易中心和促進融合發展。在浦東外高橋、徐匯濱江等地建設社會文物集散地,打造文物流通全鏈條一站式綜合體。探索授予電子商務平臺文物經營資質,重點培育在線展示、交易、定制等新業態。支持發展文物藝術品物流、倉儲、保險等專業配套服務。創新文物進出境管理服務,簡化文物臨時進境延期復出境審批程序,試點文物進境登記管理制度。 3、由“先行先試”走向“先行示范” 問:對本次綜合改革試點的目標,我們有何設想? 答:我們希望通過3年的努力,使上海民間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場發展實現重大跨越,由“先行先試”逐步走向“先行示范”。推動群眾收藏更加理性,使收藏需求有序釋放;推動企業經營更加規范,誠信意識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品牌領軍企業穩步成長,違法失信企業逐步退出,市場主體的結構更加合理;推動市場環境更加清朗,市場信心大幅提振,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市場活力顯著增強,全方位樹立起社會文物管理的“上海標桿”,為社會文物管理全國范圍內的改革積累經驗。 延伸閱讀: 國家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在上海啟動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孫麗萍、施雨岑)國家文物局、上海市政府10日共同宣布在上海啟動并推進國家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合作。雙方當日簽署了《國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合作協議》。 據悉,此次綜合改革試點歷時3年,是社會文物管理領域的一次全方位改革。上海也是全國唯一承擔此項綜合改革試點任務的地區。 未來3年內,上海將在社會文物管理政策、促進機制、開放路徑、服務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打造社會文物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創新高地,貢獻“上海智慧”和“上海樣本”。 根據合作協議,上海將率先在眾多領域展開探索,包括推進新時代收藏文化培育,試點基于信用監管體系的登記交易制度,扶持文物拍賣領軍企業,創新文物進出境管理服務,建設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推進長三角文物市場一體化發展,完善文物市場監管體系,強化綜合配套政策支持。 作為民間文物收藏重鎮,上海的文物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規模和質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統計顯示,目前上海有文物商店52家、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75家;涉及文物經營的古玩舊貨市場11個,場內經營戶1103家;涉及舊物、古玩(文玩)經營的互聯網網站317個。2019年,上海共舉辦文物藝術品拍賣會171場,審核文物拍賣標的113300件,成交總額超過5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