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場上留存的古畫,十有八九都是假的;而目前正在全國近百家拍賣場上預展的那些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其中真品同樣微乎其微。 老劉是北京書畫收藏圈子里的大行家,自稱近三十年來一直不停地游于畫店、藏家、畫家、經紀人和拍賣會之間,并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已經形成了關于中國書畫收藏的一整套思想和經驗。老劉說,收藏的過程其實就是去偽存真的過程,100張畫中只有一張是真跡,最終看誰能買到,比拼的是眼力、實力和魄力,很好玩。投資獲利只是其中的一個意外收獲。 如今普通的白領、中產們若想進入中國書畫收藏領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至少幾十、上百萬元級別的入場價格還在其次,“真偽辨別”就已經將絕大多數人擋在了門外。老劉明確告訴我們,如今市場上留存的古畫,十有八九都是假的;而目前正在全國近百家拍賣場上預展的那些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其中真品同樣微乎其微。 長達20年的作偽成本 古書畫作偽最通行的方法就是摹仿。北京以前有不少不設門面的古玩商鋪,他們在僻靜處租屋作鋪面,陳列古玩。店鋪里有掌柜的并雇有許多伙計和學徒。從表面上看,業務與其他古玩店鋪完全相同。其實,這里面真正的營生是在雇用學徒來做偽品。 這些學徒大都在10歲左右,進店時不讓他們學習普通古玩店鋪的知識,只讓他們任意書寫、繪畫。這樣差不多半年之后,由掌柜的甄別哪些人長于寫字,哪些人長于繪畫,凡有一技之長的學徒留下來,其余的人遣散回家。 再過半年之后,掌柜的將各個學徒的作品詳細審查,誰的畫與哪個名家的風格類似。明確之后就選擇類似的古代著名書畫叫他摹仿。這樣10年、20年甚至30年之后,就算多數人不能完全成功,但總會有一兩個可以亂真的學徒。贗品做成以后,再經過裝裱作舊等手段后,就進入到了出售的環節。 “心理預期”的陷阱 一般贗品做好之后,絕不會在本市出售。而是考察這些名家生于何處,一生中在哪里生活得最久,在哪里留有軼聞趣事。弄清這些之后,再將贗品派人送到與其相關的各個地方,串通當地書鋪或舊貨店代為出售。出售時,每次只懸掛一幅。 而代售商家往往故意裝傻,在交談之中表示這類作品本地很多,常有發現,本地人并不覺得貴重,不認為是值錢之物。或者假裝是外行,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值錢之物。當遇到來游玩的外地人士,或專門來收買書畫的人,或熟悉這些著名的書畫家生平的、徒慕虛名的大人物,或者是自作聰明的大收藏家,到這里時,他們都有一種心理預期,這里是齊白石的故鄉,或者是李可染生活過的地方,有可能在這里還有他們的真跡保存下來。 等到了此地后,他們果真看到了名家的遺作,便認為是千真萬確的,毫不懷疑。所以,無論要價多少都要設法買下。到手后,還以為是平生奇遇,占了大便宜,還擔心別人知道后也會去購買,所以往往密不告人。結果,受騙者甚至到死也不知道他們受了騙。 齊白石的無奈 近現代書畫的鑒定,相對古畫更為艱巨復雜,由于時代相近相同,時代氣息和個人風格都較易為作偽者掌握并體現。印刷品流通,其印制越來越精良,因此作假范本大大多于過去。現代科技手段也不斷涌現,作假手段也更為周到精密。時至今日,畫家畫法、作品風貌已無秘密可言。 老劉告訴我們,像齊白石書畫的偽作,有北京人造的,有天津人造的,有南方造的,還有臺灣、香港人造的,總之名氣越大,價格越高,造他假畫的人就越多。齊白石生前已有大量偽作出現,他曾對人說:“我的畫只有從我的屋里拿去才不會是假的。”但面對其偽作齊白石自己也無可奈何,作偽者既有個人也有地方性作假集團,均有長期的作偽經驗和技術。 齊白石本人還曾制了一方“齊白石”三字的鋼印,打在畫上以別真偽,并在報上聲明:以后的真跡畫作,都有此印為憑。但過了不久,鋼印也被造假者做了假印。后來,齊白石只好又刻了“有眼應識真偽”、“吾畫遍行天下,偽造者居多”兩方白文印,也就是說:真偽就只好由買家、鑒定者自己識別了。 多看多記 由于齊白石賣畫為生,往往對同一題材、同一章法、造型、筆墨的作品一畫再畫,甚至每幅畫上題款、鈐印也相同,就更增加了辨偽的難度。只有多看真跡,才能記牢真跡的特征,就像你經常看到一個人,你自然會把他記熟,當他在人群中出現時,你會很快地把他認出來。真跡的特征主要是熟悉該畫家造型的特征,用筆、用墨、設色的特征,印鑒款識的特征和繪畫語言的特征。 像齊白石畫蝦,不同時期畫的蝦,造型、用筆不同,用的印及題款的字型、字句也不同。他40多歲畫的蝦,比較工細;50多歲還像前人;六七十歲畫的蝦短眼睛;八九十歲畫的蝦長眼睛。蝦的造型從別人的逐漸變成自己的,用筆從細變到粗獷,款識從“阿芝”、“齊璜”、“白石山翁”變到“白石老人”。就說齊白石題“白石”款的字型,不同年齡的寫法也不一樣,當然印鑒也是隨之而變的。這些細微處都需要一一記住。 多學習多請教 某拍賣公司曾上拍過一件“齊白石”款的《墨龍》畫;還拍賣過一件“齊白石”款的《青蛙蝌蚪》扇面,那扇面上的落款為“甲戌春三月為茂亭先生畫于舊京,白石齊璜時年七十又四矣”。 你若看過張次溪筆錄的《齊白石自述》,了解齊白石的生平,那就可以馬上斷定:這兩件作品皆為偽作。因為齊白石自己說他沒見過龍,所以從不畫龍。而作偽者沒看過齊白石這段記述,所以就造了一張龍畫。 另甲戌年為1934年,齊白石自述其為72歲。1937年有個算命先生給齊白石算命,說他流年不利,齊白石以瞞天過海給自己加了兩歲,本應75虛歲卻變為77虛歲。而造假扇面者不知齊白石是從1937年才又虛兩歲,1934年他還沒虛這兩歲,造假者卻按1937年以后加兩歲時的年歲往前推算,于是在假扇面上題“白石齊璜七十又四矣”,最終露出了破綻。 總結: 鑒定的本質就是比較和考證。 真的與真的比,找出書畫家不同時期題材創作形式的不同,這其中主要包括基本功、表達形式和語言形式的不同。 真的與假的比,找出基本功和語言表達上的差距。 假的與假的比,找出不同人、不同區域造假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