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手机在线观看|手机天堂av网|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美国xxxx视频|波多野结衣磁力

您好!歡迎訪問北京國韻翰墨書畫院官方網站!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文化動態
學者智庫
新聞中心
院活動圖片
 
 
書畫知識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動態 > 書畫知識  
山水畫的基本規律 
發布時間:2018年3月28日    來源:    閱讀: 2503

  畫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山水畫畫家,他們的作品一直流傳到今天,像范寬,其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 雪山蕭寺圖等等,黃公望是元代大畫家,傳世作品,除《富春山居圖》外,尚有《溪山雨意圖》、《快雪時晴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九珠峰翠圖》等。還有很多,就不列舉了.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關于山水畫的幾個要點:

  (1)借景抒情

  山水畫是借描寫自然景物以表達作者感情的創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觀認識,山水畫是客觀世界的景與主觀世界的情統一結合的產物。如清惲壽平《甌香館畫跋》中所提到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這些四季的神態、表情,都是“天”與 “人”的融合統一,是人化的自然,旨在憑借對客觀景物的描繪,寄托人的主觀情感。寫景是為了“寄情寓意”、“緣物寄情”。意與景匯,景與情通,情景交融才能產生“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2)寫形傳神

“形”是指可以被視覺和觸覺感知的景物的實體外貌。“神”是指審美對象內在精神的屬性和外在神態情狀的個性特征,以及作者創造藝術形象時注入的主觀思想感情。“萬物有靈”,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既有其形,又有其神,沒有無神的形,也沒有無形的神,抽象的“神” 是通過具體的形展現表達的,形和神是辯證統一的。從東晉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到南北朝范縝提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都強調了形神的統一。“形神兼備”是中國藝術創作的最高準則,也是山水畫創作的一個基本規律。

  (3)造物在我

  中國畫技巧達到成熟時,畫家可以不看對象,伏案面壁,“白紙對青天”地任意揮灑。明代莫士龍在《畫說》中說:“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清代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寫道:“今以萬物為師,以生機為運,見一草一尊,諦視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則韻致豐采,自然生動,而造物在我矣。”山水畫描寫的對象雖是極端復雜,但復雜中寓意著簡單,變化多端中隱藏著規律,對自然界反復觀察研究,使其印在腦里,熟爛胸中,而后才能傾瀉而出,任意揮灑,才能 “淺露造化秘”,達到“隨心所欲不逾距”的自由天地。

  被稱為中國第一篇山水畫論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畫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視法則:“豎畫三寸,當千刃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與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縱情丘壑的人物,他在《敘畫》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飛場;臨春風,思浩蕩”的怡情說,和“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說。可以講,至魏晉以降,中國山水畫的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核心認信已確立了邏輯起點,而空間視覺原則也得以邏輯的深化。

上一篇:畫圣吳道子 下一篇:書畫的四大保存方法

 

教育培訓
慈善公益

版權所有:北京國韻翰墨書畫院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18014658號-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甲1號蘇園
郵箱: 351217073@qq.com

法律顧問:向東

技術支持:云聯創科